2025年3月23日,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MBA校友会新零售专委会主办的“开源模型激活企业转型 ,AI赋能新零售业务价值”主题沙龙在上海徐汇区成功举办。本次论坛聚焦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技术突破,探讨AI如何赋能新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商业创新,活动吸引了来自AI、零售、咨询等领域的50多位精英校友参与。活动现场座无虚席,历时四小时的活动全程气氛热烈,与会者就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展开深度分享和互动交流。

预见科技创始人/CEO潘峰受邀作为主讲嘉宾,以“垂直智能体带来的机遇洞察与实践”为题的主题分享,深度解析AI智能体技术在企业供应链优化、内容营销与经营分析中的创新应用,并分享了多个行业标杆案例的落地成果,为现场百余名MBA校友及行业从业者带来前沿洞见。

AI技术边界突破–垂直智能体成企业转型新引擎
潘峰从1957年的“超级人工智能”- 第一代感知机的泡沫讲起,当时的人们以为很快会迎来会思考、说话、走路,大面积替代人类的人工智能,但这些能力是70年后的今天才逐步实现。

所以客观理解AI的发展现状,短期的能力边界,在现实世界来寻找真正有意义的场景。在给听众带来一个段冷思考后,他在接下来的分享中指出,AI智能体(Agent),是AI应用最重要的载体,是AI时代的“APP”,随着模型成本、规划能力、记忆能力、工具调用能力的发展,Agent会以不可逆的趋势,越来越多的替代人类的工作内容,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工具。同时也对与目前市面主流的一些Agent的方案的洞察进行了深度的分享。

而如何更有效的拥抱AI,潘峰也提出了场景适用度度公式:“AI 场景适用度 = AI 能力成熟度 x 场景错误容忍度 x 场景数据准备度 x 场景经济效益”
场景一:供应链智能体破解制造业“高成本+高缺货”困局
潘峰分享了多家消费和制造企业,如何通过预见科技的预测和运筹小模型+类Manus的体验更友好的Agent,帮助企业提升需求预测的准确率、降低库存,以及采购成本。

潘峰也提出了大胆的畅想,预见科技正在研发产销协同多智能体协同模式,给未来企业供应链产销协同链路的不同角色分别提供“AI嘴替”,可以代替人类决策者提前完成一些复杂的协同会议,带着收敛后的会议结论,再有人类决策者拍板,以实现企业核心经营决策效率和质量的最优。

场景二:KOS智能体小红书内容营销的“爆款制造机”
面对品牌在小红书平台的营销痛点,驿氪推出KOS(关键意见销售)智能体解决方案。将企业门店的导购员工,变成小红书的KOS,通过AI生成海量场景化素材、智能挖掘热词及自动化任务分发,某女装品牌实现单月109万阅读量、365篇爆款笔记,互动量超31万,营销成本降低40%。
潘峰表示:“AI不仅释放了内容生产力,更让‘种草’到‘拔草’的链路无缝衔接。”

场景三:数据分析智能体茶饮连锁的“数字化督导”
传统数据分析,以单一的报表呈现,如果需要深度诊断经营问题,需要专业分析师,以及数据开发人员支持。
某头部茶饮企业,接入了数势科技的数据分析智能体,通过构建统一的分析工具和语言,项目实现了多维度指标体系,覆盖财务、门店运营和商品分析,使用自然语言交互的智能分析助手,门店巡检人员能够高效完成目标设定、问题稽核和效果验收,实现闭环管理,成功推动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的转型,6000家门店的运营效率提升超100%,成本降低20%。该智能体通过自动诊断业务问题、派发工单与效果追踪,将分析工作时长缩短80%,助力企业构建健康门店经济模型,实现精细化运营。

未来展望垂直智能体将成企业标配
潘峰总结道:“AI智能体不是替代人类,而是成为企业的新‘同事’。未来,每个业务环节都可能存在专属智能体,它们将像水电一样渗透至企业经营全链路。人类员工和AI员工如何更好的协同,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”
预见科技作为垂直智能体领域的先行者,将持续深耕AI技术与行业场景融合,助力企业抓住新质生产力变革机遇。
